當人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的某一面時,往往就很容易忽略了其他面向。例如你搜尋"投資的重要性",那大概不會看到投資的風險。如果你搜尋"跑步的益處",那大概也不會察覺到成千上萬因為跑步受傷的人。
瞭解的越多,越能明白訓練方式並不是絕對的善與惡。丹尼爾、漢森、Arthur Lydiard、都有不同的訓練哲學以及對應的優勢和弱點。
但不是因為這樣就不做了。相對的,正是因為有這麼多種訓練的方式與優缺,我們每個人作為獨特的個體,才更有機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解。
今天的回文 quota 就獻給這位板友了。希望你接下來的訓練順遂、平安。
Re: [心得] 人生首次,連四週跑六休一,每次10K
https://www.ptt.cc/bbs/Road_Running/M.1534788248.A.941.html
---
(Quote)
長話短說,你如果不是過度訓練 (overtrain),就是快了。
你的優點是,願意立下一點目標,而且盡力達成。會觀察己身的狀況,也很誠實面對身體的不適。不過還是犯了一些錯,例如:
1. 一旦下定決心,打死都不改
從月跑 190K 直接要上看 300K, 至少得花個半年一年來磨。其實你知道自己已經很累了,但是期待著跑著跑著就會習慣。嗯,有些人確實就這麼撐過去了,所以看起來很風光。但是更多人受傷了、生病了,而這些人是不會跟你說的。
2. 錯過的不要想補
錯過一天的跑量,平均分散到其他五天不是個好主意。跑 12K 跟跑 10K 對身體來說是提高了 20%,它才不管你這禮拜是不是去喝喜酒休息了一天,所以就硬吞下去。事後看來,我猜測雖然你第三週只跑了 58K,但給身體產生的壓力會是讓第四週累垮的關鍵。
疲勞訓練是指讓身體在合理疲勞的程度下,進行強度訓練,以模擬全馬後段的情形。而不是明明已經很累了還咬牙要跑,連輕鬆跑都「累慘」,那明顯就是超出負荷了。
坦白說,我覺得你很幸運。能撐過四週不合理的跑量,忽視身體的訊號而沒有受傷,大概是有跑步之神在保佑。但是我對訓練的理解跟良知必須要讓我跳出來當壞人,潑個冷水。既然你有看過板友分享的文章,那就不要只看一半,或是只看自己想看的。
馬拉松破四,就是以 5:42 min/km 的速度持續不斷地跑 42.195 公里,這對正常人來說,都不是太癡人說夢的目標。但是要達到這一點,你得要持續訓練、避免受傷。
每個人終究是獨一無二的個體,有些人跑個 5 公里就會痠痛個好幾天,而有些人可以把 20 公里當作恢復跑而毫無反應。快慢是相對的,而強度也是相對的。好的跑者都有一個特質,那就是知所進退:知道該衝的時候要衝,而需要示弱的時候,不要逞強。
不要覺得沮喪。別誤會,我不是說你這樣是錯的。相反地,任何人有這樣的決心跟願意付出這種程度的努力,都值得所有人的掌聲。
我只是覺得如果你能練得再「聰明」一點,那會幫自己省下很多麻煩,也少走很多歪路。不只要 train hard, 也要 train smart. 之前某個游泳選手在採訪的時候說了段話我印象很深,大意是這樣的:
「很多人以為運動員都是四肢發達、頭腦簡單。事實上,只有四肢發達的運動員在現代早就被淘汰了,能留在檯面上的,沒有一個是笨蛋。」